现代艺术设计的全球化四
发布时间:2023年03月17日 点击:[1]人次
现代艺术设计的全球化(四)
● 中国现代设计要走出中国自己的道路
讨论中国的现代设计,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。一个是中国的文化背景,一个是中国的社会环境。中国的文化背景是积淀了五千年底蕴的传统文化;中国的社会环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。如果脱离了这两点,中国的现代设计将一事无成。
吃过洋面包的中国新生代艺术家和设计师,可以拿着西方种种“主义”,种种“流派”,去把玩,去神侃,但是一旦要用于实践,就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可。我们的一些大师,如韩美林,如靳埭强,都是近些年很有成就的艺术家和设计师,他们也把玩西方的“主义”,也神侃西方的“流派”,但是一经深入到创造之中,却都扎扎实实地研究起如何把现代科学与技术,传统文化与艺术,更好地结合起来。韩美林强调“根”,靳埭强强化民族文化意识,总括起来就是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在全球化中的最佳切入点。正是因为他们孜孜不倦地追寻,才使得他们的艺术创造在国内外赢得极大的声望,在社会上深受不同阶层的喜欢。
一些有民族自强感的艺术家和设计师,对全球化给中国艺术与设计带来的消极影响,表现了深深的忧虑,他们对新生代艺术家和设计师中的盲目西方化,很是担心。这种忧虑不是空穴来风,在中国学习和生活多年的外国人,也有很多人持有这种观点。在中国学习京剧表演的美国留学生罗红梅(中文名字)就曾经在电视上直言不讳地说:我很后悔没有更早一点来中国,那时会见到更多真正的中国东西,现在越来越少了,恐怕再过几年就很难见到了。在这些外国朋友的眼中看到的是什么?是我们的城市在被“曼哈顿”化,是我们的广告在被“可口可乐”化,是我们的时装在被“巴黎”化,是我们的快餐在被“麦当劳”化,是我们的视觉在被“花花公子”化,是我们的艺术在被“纽约”化……等等,不一而足。这只是表象,但是就在这些无数的表象中,也的确使人看到了在全球化阴影下,我们的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浮躁、肤浅和盲目。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案例看一看所谓很“前卫”艺术的浮躁、肤浅和盲目。
记得媒体上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:《三裸女做画笔,艺术何为?》说的是2002年 4月10日,在南方某城市的一次博览会上,一位行为艺术家与三名袒胸露乳、着T型三角内裤的模特,激情现场表演了一场“裸体做画笔”的行为艺术。记者写道:三模特相视着缓缓脱下花袍,仅着白色三角小内裤,露出性感健美的胴体。她们每人拿起一个红色木鱼,依次登上了T型台。这时,坐在台子前端,披着满头长发、穿一身深色中山装的艺术家,左手拿汉堡包,右手抓大瓶可口可乐,狼吞虎咽吃喝起来。钢琴叮叮铛铛演奏着不知名的曲子,三模特扭动腰肢,敲着清脆的木鱼,梆、梆、梆……围着台子转。突然,艺术家抛掉汉堡包、可乐瓶,站起身,抓起旁边一只装满红颜料的可乐瓶,仰头灌进一大口,猛力喷在模特雪白的胸脯上,霎时,血红的颜料以她的乳房为圆心,放射状布满小腹、手臂、脖颈,象一簇熠熠绽放的鲜花,随后又变成散落的雨滴,交汇成弯弯曲曲的细流散布在下体。继而,三模特以不同姿势躺倒台上。艺术家拖起她们在白布上四处滚动,白布印上了斑驳缤纷的人体图案。观众愤愤,反映十分强烈。但艺术家说:“我在尝试新载体绘画,你看到的汉堡包、可口可乐、钢琴、裸体,还有人体彩绘,都代表西方文化;脸谱、木鱼、这些汉字笔画,等一会我还要喷洒茶水,它们都象征东方文化。这次行为艺术的主题,就是表达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意念。”观众大惑。艺术家抹着嘴巴上的颜料继续道:“这幅白布布满了许多艺术符号,就是一件艺术品了。经过简单的修饰开版,它将被制成床上用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。许多行为艺术只注重过程而非结果,表演完了也就完了。” 许多人发出质疑。艺术家回答:“西方女子把裸体模特看作很自豪很荣耀的职业,女性人体的美感能让更多的人接受。比如维纳斯、蒙娜丽莎就被广泛喜爱,大卫有多少人喜欢?”
这就是所谓新生代艺术的“前卫行为”。事实上,这不是什么新东西,而是“东施效颦”的舶来品。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,在20世纪40年代,就开始把注意力从画布上转移到人体行为本身,这一运动被称作“行动绘画”(Action Painting)。艺术家通过绘画过程而使自己在作品中“出现”,导致艺术家的躯体成为运用颜料的工具,类似画笔。身体的痕迹直接留存在作品中。把身体直接当成“画布”,供绘画之需。行为艺术家的鼻祖杜尚在1946年搞了一个名曰《任性的风景》,赠给自己的情人、巴西艺术家Maria Martins。Martins的身体曾为杜尚的作品《Given》(1946-1966)和《Please Touch》(1947)用作模特。《任性的风景》是一幅材料不明的神秘抽象绘画。1989年,化学分析显示,它是由精液做成的。杜尚将另一作品——由取自头部、腋窝和阴部的毛发压成的树脂玻璃,献给了艺术家Robert Matta。1956年10月第2届日本东京具体艺术展上,Shozo Shimamoto通过投掷颜料瓶作画。他将颜料罐猛掷到放在地板上的画布,画布并未固定起来。画布上形成了玻璃状的表面,鲜艳的红色、橙色和黑色,使人联想到火和毁灭。据说这是强调绘画的随机性和自然性。1960年Yves Klein(伊夫·克莱因)和巴黎国际当代艺术画廊的老板Maurice d‘Arquian一起,在100多位艺术界人士面前策划了一次壮观的表演,演示了人体绘画的过程。身穿燕尾服,打着雪白的领结,克莱因指挥两个裸体模特在画布上移动。模特身上涂有蓝色颜料,从而在画布上用身体留下蓝色的痕迹。被称为“蓝色时期的人体绘画”。于是,就有中国“精英”艺术家把“展死尸”、“吃死婴”、“割人肉”、“杀生灵”等灭绝人性的残暴行为,罩上“艺术”、“文化”的光环,请上了审“美”的殿堂。
(待续)
声明:
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,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。